图虫创意/供应图
上海正在持续巩固
金融开放门户的枢纽地位
一系列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改革开放举措陆续落地。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表示,上海率先尝试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外汇境外融资制度外汇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新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多项全国首个金融制度,其中一些制度相继在全国推广。
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累计设立自由贸易账户14.2万个,跨境支付折合人民币129万亿元,年均增长39%。 境外主体持有银行间债券3.5万亿元,是2016年末的4.3倍; 境外累计发行的“熊猫债”从2012年底的4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121亿元。
与此同时,上海持卡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底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约占30%。 全球资源管理规模前十大资源管理机构均在上海开展业务。
对外开放的“先”“后”效应,体现了上海扩大对外开放在金融业的“加速度”。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表示,上海积极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率先试点外资机构和大型银行在沪合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开业的4家外资控股资产管理公司全部落地上海。 率先推动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到100%,全国前三大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全部在上海完成登记变更。 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也获准在上海开业。
科创板改革
“试验田”作用充分发挥
10年来,上海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其中,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从2012年的3.9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万亿元。 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动成效日益增强,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截至今年9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473家,累计募集资金总额7181.8亿元,总市值5.5万亿元。
目前,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和首批融资规模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信亚东表示,上海将发挥科创板“一把手枪效应”,健全科技企业培育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浦江之光”行动,形成重点科创板预备企业百家科技企业千家高新技术企业百上千万家后备企业资源体系
上海证券监督局党委副局长王登勇表示,10年来,资本市场为上海企业提供了超过4万亿元的直接融资,207家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通过上市得到大力加强,120家上市公司实现并购; A支持通过重组实现资产重组,加快转型升级。 此外,上海股份创投基金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本金超过8500亿元。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市规模达到49万亿元,10年来增长了近两倍,从世界第七跃至第三。 债市累计融资近3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市。 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107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
另一方面,推进重大金融改革创新,特别是科学创新金融和绿色金融体制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改革力度,构建宽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新水平。 支持上海申请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金融支持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