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华龙1号2号机核岛穹顶吊装完成
9月25日,建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站项目华龙1号2号机组核岛圆顶吊装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家首个生态太平岭核电2号核岛正式从土建工程阶段过渡到设备安装阶段。
穹顶是核电站安全的重要屏障,是保证反应堆厂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实现固有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穹顶吊装成为核电站工程建设最重要的里程碑节点。2号机核岛圆顶为半热碗状结构,河口内径45.000米,高度13.661米,重量225.844吨,圆顶面积约等于4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圆顶采用整体吊装工艺。
将圆顶悬挂在70米的上空,落在核岛上,以毫米为单位调整偏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利完成2号核岛圆顶升降机,电力及中广核项目组精心规划,跟踪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利用BIM等智能核电建设技术,提前制作吊装过程控制动画,将施工风险扼杀在“摇篮”内,确保圆顶准确就位,一次吊装成功。项目组开展了100多次大大小小的吊装研讨会和技术僵局,组织了圆顶吊装吊钩模拟练习应急训练圆顶测试起重机铆接和焊工焊接训练等几十个工种共80多次,突破了难关100多次。
如期完成核岛桶钢内衬施工是“火龙大观”的核心前提。施工过程中,电力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首创钢内衬模块化吊装工艺,采用车间预制现场组装焊接整体吊装方式进行施工,加快了行业常用的现场砌块安装钢衬代替焊接的施工进度,缩短了一条主要施工路线。与此同时,钢衬模块化安装技术也用全国核能领域的首次研发运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据统计,太平岭核电项目12号机核岛使用了13万吨钢筋,核岛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项目组预计,开发三维实体钢筋辅助建模工具和应用插件,形成自己的核电钢筋BIM翻拍加工软件系统,依靠技术创造2%的效率,节省1300多万韩元。该核电站项目第一期12号机组启动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68亿千瓦,第三期6台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00亿千瓦,将为粤港澳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有效改善东南沿海地区的电力结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