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热水器设备研发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热水器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提升粮食质量]粮食品牌建设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时间:2023-05-02 作者:admin666ss 点击:83次

需求引领品牌升级

需求升级促进食品消费品的供给和质量。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持续跃升,消费呈现出升级和分层的特征,各种新的消费群体不断涌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细分市场快速发展,名牌食品消费市场已经形成。目前,五常大米忻州小米演金小麦等一大批知名食品品牌已经形成,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加强粮食品牌建设,是推进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更高层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韩一军说。

品牌是质量的代名词。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着力优化粮食供给结构,促进粮油质量提升,打造优质粮食品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明确指出,“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这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思路。自此,中国粮食品牌建设走上了加速发展之路。

近年来,各地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打造区域粮食公共品牌。我国粮食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可靠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粮食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调发展势头良好,粮食品牌体系初步形成。在粮食品牌中,大米品牌的发展尤为突出。2021年,五常大米等品牌溢价率超过100%,成为推动中国粮食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品牌代表了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知名粮油产品不断进入厨房,摆上餐桌。粮油产品结构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精米白面”,还包括糙米全麦粉小米燕麦薏米杂粮制品等全谷物制品;产品的包装也从大包装散装转变为精致的小包装,食品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好。

增值效应初步显现。

质量强意味着品牌强,品牌强意味着产业兴。粮食品牌建设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地方粮食品牌建设,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建立“产购储销”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升整个粮食产业链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粮食质量和粮食生产效率,真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食品品牌成为区域名片。通过创建粮食区域公共品牌,可以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推动粮食主产区走出“产粮越多财政越穷”的发展困境。吉林省是产粮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商品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贡献大,但增值转化能力弱,农民还不富裕。2013年以来,吉林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先后培育出吉林大米和f

粮食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中小粮食加工企业再次陷入“小麦贵,面粉便宜”和“大米贵,大米便宜”的窘境。从企业实践来看,中粮集团北大荒内蒙古恒丰山东中宇吉林东福米业等一批粮食加工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了“优粮生产优粮收购优粮储存优粮添加优粮销售”,推动企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摆脱了行业发展困境。山东滨州中宇食品有限公司全力攻关小麦深加工。一粒小麦可以加工成500多种产品,一吨小麦可以生产面粉挂面面筋赤藓糖醇等产品,比普通加工高出147%。

我们必须坚持发展规划的指导。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科学制定区域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围绕粮食优势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

[提升粮食质量]粮食品牌建设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热门话题

要培育和引导品牌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主力军。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在品牌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和突破作用。同时,企业要利用好区域品牌资源,从质量功能外观包装等方面进行打造,努力形成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竞争力持久的农产品品牌。此外,还要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小农户参与粮食品牌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有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培育的核心,把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才能保证品牌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探索和引领需求为追求,加强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坚持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完善商标战略,及时规范注册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防止恶意抢注;通过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的综合运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品牌侵权行为,重点打击冒用地标和商标勾兑无证生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