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季节蔬菜?
要弄清楚反季节蔬菜到底好不好,首先要弄清楚反季节蔬菜的定义。 应季蔬菜是根据季节节气等自然环境气候的门槛栽培生长成熟的菜肴,又称应季菜肴。
反季节蔬菜根据栽培生长情况,通常分为三类:
1 .异地种植。 即在南方地区种植生长,冬季运输至北方市场; 这样的蔬菜对南方来说是应时之菜,对北方来说是菜薹豆尖等反季节之菜。
2 .长期保存。 也就是说,用现代技术延长蒜薹等应季蔬菜的保质期。
3 .大棚种植的蔬菜。 准确地说,前两种不是反季节蔬菜。 因为对产地来说是适应季节的。 但是,对消费地来说是相反的季节。 在大棚里种菜,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反季节蔬菜”。
应季蔬菜比反季节的蔬菜更有营养吗?
1 .一般来说,应季蔬菜比反季节蔬菜营养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应季蔬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棚种反季蔬菜。 例如:
季节栽培黄瓜每100克叶绿素0.75毫克维生素C16.2毫克糖分2.3毫克,而季节栽培黄瓜每100克叶绿素0.36毫克维生素C12.7毫克糖分1.7毫克
辣椒番茄不同季节每100克含维生素149毫克和33.6毫克,而不同季节种植的辣椒番茄每100克只含维生素C85.2毫克和14.3毫克
不同季节种菜的蛋白质钾钙铁等营养元素含量也低于不同季节种菜。
2 .应季蔬菜多为露天种植,通风日照等门槛较高。
这是因为应季蔬菜露地栽培,通风良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合成和积累更加充足,果实饱满多汁; 反季节的蔬菜多在大棚内生长,受棚内光照和温度的限制,营养物质积累少,口感也受到影响。
为了延长冬季蔬菜的食用期限,北方居民多将蔬菜储存或腌制。 长期贮藏和腌制的新鲜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会增加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影响人的健康。
反季节蔬菜的营养元素含量略低于同季节蔬菜,但可以弥补冬春单一蔬菜品种带来的营养元素不足,在合理膳食方面起重要作用。
另外,随着无公害有机肥的使用,反季节蔬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及有机酸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反季节蔬菜营养品质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蔬菜?
日常选菜时,应季以蔬菜为主,必须保证人体摄入蔬菜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蔬菜种类不足的季节,应采用时令蔬菜搭配反季节蔬菜,确保人体摄入营养的均衡。
建议每天摄取300-500克蔬菜。 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