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226万公里,33条UHV输电通道建成投运,西电东送规模接近3亿千瓦。西电东送的发电装机输电线路输电规模分别比十年前增长了1.2倍0.5倍和1.6倍。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工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
在北京西部凤凰岭山脚下的工业园区,一只制造业“大象”正在5G和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下翩翩起舞。
这个制造“大象”就是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厂,是全球重工第一家通过认证的“灯塔工厂”。
这家重型设备制造商过去就像一头巨大笨重的大象。受其离散制造模式和早期网络信息技术的限制,数字化转型难度很大。
制造业品种多,批量小,生产项目都是人堆出来的。大多数工件结构复杂,又大又重又长。比如170多种钻杆中,最长的长达27米,重达8吨,20多种动力头重达16吨。
临近交货期限,业务员着急了,业务人员还不知道,采购员还没下达采购任务……“组织生产基本靠喊,急,快,那时候就是一团乱。”三一重工机械厂制造部主任吴志杰说,以前的工厂就是这样。
“面对工程机械和制造业的数字化,三一集团要么‘翻身’,要么‘翻身’。如果不能实现数字化升级,肯定会‘翻身’,转型升级成功,就会‘翻身’。”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直言不讳。
与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来了转型的曙光。
从传统制造工厂转型为“灯塔工厂”,需要大量的人从传统技术工程师转变为数字化工程师。“未来,制造业的变化首先是人的变化。”吴志杰说。
从流程上看,工程师需要从和机械打交道转变为和机械数据打交道;计划调度员吴志杰成了制造总监吴志杰,调度工作也从基本的大喊大叫变成了敲电脑键盘。
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基于工厂3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采集的工业大数据,为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模型甚至每一个工具等匹配最佳参数。并优化生产节奏。实现制造要素的全连接,让整个工厂成为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能体”。
如今,走进三一重工桩机厂,一排排重型设备,AGV来去自如,机器人有序挥手。偌大的工厂似乎在演奏一首舒缓的“机器交响曲”。
世界领先的“柔性智造”将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改造前相比,同车间面积桩机厂产值翻了一番,生产设备整体开工率从66.3%提高到86.7%,平均故障时间下降了58.5%。2020年,三一桩工机械厂人均产值已达到1072.8万元,全球领先。三一重工桩机厂,一头专攻重型机械装备的大象,正在奔跑。
制造业通常不愿意接小订单和紧急订单。曾养建说,数码服装可以小批量定制,行业平均“15天订购1000件并发货”的生产门槛迅速降低到“7天订购100件并发货”。
在“灯塔工厂”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5G像一个无缝链接,让工厂内的所有要素实现“万物互联”,实时洞察生产经营状况。
舒根互联网联合创始人兼CEO贺东东认为,通过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将在“线下物理世界”的基础上,升级叠加“线上数字世界”,从而广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的能力,推动制造业整体升级。
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建成15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7900多万套,服务工业企业160多万家。
二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de
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依托工厂的智能决策系统,在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可以得出工厂的最优用电模型。工厂的IT工程师陈勇说,工程师可以清楚地知道每条生产线的能耗水平,绘制工厂的能耗模型,然后根据城市用电的特点,将生产线的工作节奏调整到最佳,从而降低工厂的整体能耗。
十年来,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推广绿色产品2万种左右,创建绿色工厂近3000家,培育绿色制造服务商近200家,共制定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644项,初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十二五”和“十三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进一步下降5.6%。
第三,供应链更有弹性更灵活更强大。
在供应链重要性日益提升的今天,提高供应链水平,深度整合全产业链资源,链接上下游企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制造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虽然有效促进了全球分工合作,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但也造成了生产和供应链的脆弱性。一旦某个供应节点出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疫情过后,产业链供应链的应变能力成为经济热门话题,因为各国疫情不同,经济重启有先后顺序,供应链难以正常运转。
“灯塔工厂”可以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韧性,提高生产效率。以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为例,陈勇介绍,工厂采用数字化技术,通过5G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工厂可以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实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状态和物料的运输状态,形成对供应商响应速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对供应商的管理,保证工厂的生产节奏,从而增强供应链的应变能力。
“灯塔之光”示范转型升级之路
“灯塔”不是终点,而是“希望之光”,可以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探索前进的道路。
胡表示,“灯塔工厂”的经验可复制,具备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从而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赋能。
kaos海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介绍,在打造海尔“灯塔工厂”的过程中,kaos提炼沉淀了自身的“灯塔经验”,实现对其他企业的赋能,如2021年帮助青岛啤酒打造“灯塔工厂”。
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上升到近3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9.4%和28%提高到15.1%和3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中国大国制造十年来不平凡的发展足迹。
放眼未来,工信部等八部门于2021年12月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专门部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到2025年,大部分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初步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相应企业实现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基本智能化。
发表评论